幼儿园大班科学《超市里的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超市里的游戏》。通过组织幼儿在模拟超市的环境中进行购物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货币、价格标签,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超市的基本购物流程,认识货币及价格标签。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货币的认识和使用,价格标签的读取。2.教学重点:通过购物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模拟超市环境、购物车、各种商品、价格标签、货币。2.学具:每组一个购物清单、笔、纸张。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超市,让幼儿了解超市的基本环境。(2)教师介绍购物流程,引导幼儿关注货币、价格标签等。2.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一个商品为例,讲解价格标签的读取方法。(2)教师演示使用货币购买商品的过程。3.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购物清单,让幼儿分组进行购物游戏。(2)幼儿在购物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给予指导和鼓励。4.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每组幼儿分享购物成果,讨论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货币的认识和使用,价格标签的读取。(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提出改进意见。六、板书设计1.《超市里的游戏》2.内容:(1)超市购物流程(2)货币的认识和使用(3)价格标签的读取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次真实的超市购物体验。(2)用画笔记录购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2.答案:(1)购物体验报告。(2)购物过程的绘画作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货币、价格标签的认识程度。(2)针对幼儿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2.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真实的超市购物体验。(2)开展以“超市里的数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货币的认识和使用,价格标签的读取。3.作业设计:真实超市购物体验和绘画作品。一、货币的认识和使用1.教学中应详细介绍各种面值的货币,如1元、5元、10元等,让幼儿了解其外观及价值。2.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学会使用货币进行购物,例如:购买一个价格为3元的商品,需要支付3张1元或1张3元的货币。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认识硬币和纸币的区别,了解货币的找零等。二、价格标签的读取1.教师应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价格标签的构成,如商品名称、价格等。2.通过实例演示,让幼儿学会读取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如:购买多个商品的总价计算。3.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自主读取价格标签,提高其观察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设置真实的超市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扮演超市导购员,引导幼儿参观超市,介绍各种商品及其价格标签。在此环节,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2.例题讲解: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货币的使用和价格标签的读取方法。3.随堂练习:设置购物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4.小组讨论与分享: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其沟通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购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货币的认识和使用,价格标签的读取。针对幼儿的表现,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四、作业设计1.真实超市购物体验: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家长应协助幼儿完成购物体验,并在过程中引导幼儿读取价格标签,使用货币进行支付。教师可建议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