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_第1页
1/7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_第2页
2/7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_第3页
3/7
石钟山记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石钟山。背诵课文。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学习课文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揣摩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反对臆断、亲自考察的精神。明白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3、完成《导学》预习自测并把相关知识点落实到课文。4、《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5、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钟鼓绝.② 击鼓;例:一鼓作气。③弹秦。例:令赵王鼓瑟。④鼓动、掀动。例:微风鼓浪。 是:①是.例:问今是何世。②正确。例:辨清是非.③ 这、这样。例:是说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双石潭上.② 能够.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收获。例:此余之所得也。 遗:① 遗留;例:先帝之遗德。访其遗踪。②遗失、遗弃.例:得遗金一饼。 鸣:① 鸟叫。②一切物体发出声音。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徐:慢慢的。与”疾”相反。 适:往. 固:①巩固。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坚决。例:相如固止之。③原来.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众人之广议也。②没有谁。例:莫不响震失色.③ 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见注释。 罅:见注释。 当①对、向。例:当窗理云鬓。②阻挡。例:豺狼当道。③抵敌。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④在.例:有大石当中流。 向:① 去向。例:闻操已向荆州。②从前、刚才。例:寻向所志。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斤:①重量单位。②斧头。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6、课文第一段知识点预习(“:”为解释及其用法,括号为注音)《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 下临深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