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礼仪: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部分2、合体:是指穿着要和自己的身材、体形协调,服装不长不短,不肥不瘦。3、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它主要包括面部、头部、颈部、手部等直接裸露在外的部分。4、仪表:主要是指人在不同社会活动中穿着的服饰.它主要包括衣服、裤子、裙子等服装和帽子、鞋袜、皮带、手表、皮包及其他饰物。5、公关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的某些突发事件严重地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危机之中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6、“三 A 法则”:接受、赞成、重视,满足人的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是受人欢迎的三大秘诀,简称“三 A 法则”。7、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进行的正式宴会,需要排座次,宴会厅内挂国旗。宾主入席后,乐队奏国歌,主人和主宾先后发表讲话或致祝酒辞.乐队奏席间乐。8、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9、三应,指的是应事、应己、应制。(1 分)应事,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具体场合;应己,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自己的特点;应制,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约定俗成的各种法律规范.(3 分)三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1 分)10、三 A 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要努力地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每个关键词 1 分)11、电话形象,是电话礼仪的主旨之在,指的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表现,会使通话对象“如见其人",能够给对方以及其他在场之人,留下完整的、深刻的印象。12、社会公德,又叫社会公共道德或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根据客观需要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秩序,调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相互关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法律规范13、习俗答: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辞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15、公务凝视区间 答:指在进行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布置任务等谈话时采纳的凝视区间。范围是以两眼为底线,以前额上部为顶点所连接的三角区。16 握手礼 答:是交际中最常见的礼节,通常表示祝贺、感谢、相互鼓舞,一般用于见面或告辞之际.17、非实质性谈判为实质性谈判能顺利进行而事先进行的关于议题、议程、时间、地点、级别人数的磋商,或谈判进行中的具体事物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