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培训学校,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办法如下:一、培训类别1、初次培训。培训对象为新招募的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志愿精神、服务法律规范和权利义务等,培训目的是帮助志愿者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初次培训要全面系统,可以在志愿者报名时当面进行,也可以实行集中培训。2、阶段性培训。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志愿者进行阶段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阶段性培训要定期进行,可以实行沟通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也可以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办法。3、临时技能培训。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在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和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时进行,重点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别要求,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内容、服务法律规范和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临时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主要实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4、志愿服务组织跟踪记录志愿者参加培训的情况.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每个志愿者都能达到三个提高。1、提高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增强志愿者提高自身素养的紧迫感。2、提高理论水平。要在思想上弄清社区工作理念、国家对社区的方针政策、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不断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提炼,以形成新的经验,做到逐步与国际接轨.3、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从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使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各种关系处理得更协调一些,制造性工作更多一些,工作方法更科学一些,工作作风更严谨仔细一些,工作质量更高一些。三、培训内容1、政治理论。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进展观的内涵及外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范畴;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的有关知识等。2、社区建设。包括社区建设进展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科学化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3、队伍建设.包括志愿者的权利义务、服务理念、职业道德等.4、业务能力.包括服务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沟通和沟通的技能,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四、培训方式服务组织可以邀请教育、咨询专业机构,对居委会、社区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