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本书把管理定义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定义的 6 个含义:1)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约束条件是组织环境.4)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5)管理的职能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进行概括。6)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从最基本的意义看,它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反映管理具有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规律和共性,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不同而转移.社会属性: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反映管理的根本目的区别与个性,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者的定义:在正式组织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管理的职能,各种职能的含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计划职能:管理者对实现组织目标和应实行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和具体安排。组织职能: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中各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领导职能:管理者带领和指挥下属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职能:管理者在建立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分析出现的偏差,并实行纠偏措施的过程。创新职能:形成一种制造性思想,并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以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既有前后顺序又相互交融管理的五项职能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各自发挥其独立的作用。从理论上说 ,管理职能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关系,即这些职能通常是根据“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的顺序发生.但从实际管理过程来看某一职能进行中有可能穿插着其他的职能活动。因此,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项管理职能在现实中并不是被严格分割开来进行的,它们常常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形成各职能活动相互交错、周而复始的不断反馈和循环过程.★管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