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折腾了不少人,成为社会的痛点.《人民日报》2024 年 4 月 8 日报道,落户北京的陈先生一家准备出境游,需要明确一亲人为紧急联系人,她想到自己的亲妈.问题来了,他需要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的信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问卷网对 2024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及身边人曾遭遇过“奇葩证明"。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24 年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因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资料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王太元表示,“奇葩证明”有 3 个特点:一是毫无必要,比如对亲自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索要“活着”的证明;二是让没有参加,不可能知情甚至根本不相干的人或单位为某事出具证明;三是某些事情根本无法证明。什么都要居委会开证明,表明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但更主要的是,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社区的章就成“万能章".“像无犯罪记录、未婚证明、精神正常证明等‘奇葩证明’,要么没有必要开,要么就是我们也不了解情况,是在没有法对此负责。"某街道派出所工作人员李某对此非常无奈。办证,是职能部门的一项权利,给你办,还是不给你办,审批的速度快还是慢,都有很大的调节空间。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便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日前,《人民日报》刊登了许多读者关于办证难的来信,或找个熟人帮下忙,三下五除二就办下来了.一些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家“各自为证”,个人有身份证,亲属关系凭户口本,社保有社保卡,生育情况找计生办,税务又是另一个系统。。。这就造成老百姓不断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资料三过去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24 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晒出了 18 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民政部则明确,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沙克斯坦等 9 国的公证事项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24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