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1、何谓职业病?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种类有哪些?《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有九大类九十九种。九大类职业病名单分别是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2、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有毒物质(如铅、汞、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和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指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3、何为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别生理或者病理状态。4、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1)、呼吸道: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凡是气体、液体、气溶胶(粉尘、烟、雾)均能通过呼吸道吸收,如苯及其同系物、各种粉尘等。(2)、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而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不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大量吸收。(3)、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品而食入体内。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汁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5、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职业病中毒必须实行措施,着重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放松辅助性措施。防毒措施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消除毒物;控制毒物逸散;保护个体;提高机体抵抗力。(1)革新技术改造工艺 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采纳新技术、新方法,能减少工作接触毒物的机会,也可从根本上控制的逸散。(2)通风排毒 用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3)个人防护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下班时更衣、勤洗手,勤洗澡沐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