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国内支持政策调整研究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是在 WTO 规则下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两个主要议题 [1]。2016 年 9月美国在 WTO 控告中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的补贴政策的支持水平超过入世承诺,美国针对的是我国的粮食作物国内支持政策是否超过 WTO 规定的问题。2019 年 9 月加拿大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油菜籽进口,加拿大针对的是油菜籽的市场准入问题。我国农产品在 WTO 被别国起诉的这几起典型案例,为中国的棉花支持政策提出了警示。自我国加入 WTO 后开始扩大棉花的市场准入[2],目前我国棉花实施的是 89.4 万吨的关税配额与滑准税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现阶段因为国内棉花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棉花,与美棉、澳棉加征关税的到岸价格相比,我国的棉花仍不具备比较优势,加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在市场准入方面不太可能被别国起诉。当前我国棉花已经建立起了以目标价格补贴为主体,辅以良种补贴、高产创建、出疆补贴、贷款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的国内政策支持体系[3]。欧美部分国家虽然还未起诉我国的棉花国内支持政策,但是对我国的棉花支持政策是否超过特定农产品 8.5%的微量允许存在一定的质疑。所以,在棉花领域相对于市场准入问题,更令人棘手的是国内支持政策如何改革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争端频繁发生的态势下,我国急需研究如何调整国内的棉花支持措施来避免出现国际贸易争端,保障国内农民植棉收入稳定和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文献综述现有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农业支持水平评估和调整方向建议两个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有:朱满德和程国强(2011)以粮食作物为对象,评估了国内农业支持水平,认为价格支持和挂钩补贴等措施逐步成为主要政策工具,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作用日益明显[4]。朱满德和程国强(2015)对粮食特定农产品的黄箱支持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没有突破微量允许,符合 WTO 农业国内支持规则[5]。耿仲钟和肖海峰(2018)认为试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玉米生产者补贴出台后粮食作物的黄箱支持水平存在破箱的风险棉花则很有可能已经超过微量允许 [6]。对棉花进行特定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祝宏辉和李聪聪(2017)运用 AMS 对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黄箱支持水平进行了测算,认为新疆的棉花黄箱空间已经极其有限[7]。近三年,有部分学者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张领先和唐晓林(2017)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