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临床路径(肝炎后)(第二稿)一、肝性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性脑病(ICD-10:K72.90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用内科学(第 12 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1.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离子紊乱,高蛋白饮食,便秘等等)2.严重肝病的症状体征和/门体静脉侧支循环病理基础;3.有肝性脑病各期的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扑翼样震颤;4.肝功能严重损害;5.可有血氨升高;6.血浆氨基酸谱,脑电图或大脑诱发电位有异常并排除其它原因。7.上述 1~4 为主要条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用内科学(第 12 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1. 一般治疗 :提供足够热量每日 1200~1600 千卡为宜,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持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防止过多利尿,酸化肠道、抑制肠道菌群产生和吸收含氮毒素。避开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药物。2. 药物治疗:抑制假神经递质,纠正氨基酸失衡治疗;减轻脑缺氧、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调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抗菌治疗.3. 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移植。(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K72.903 疾病编码肝性脑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⑴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⑵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或肿瘤标记物检测、血气分析、血氨、病毒血清学、(HBV、HCV、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病毒核酸检测; ⑶ 腹部超声、胸位片(择期)、床头心电图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血浆氨基酸谱、脑电图或大脑诱发电位检查;腹部 CT 或 MRI。(七)药物的应用。1。按肝性脑病治疗要求:选用促进氨基酸代谢改善氨基酸平衡的药物。2. 其它辅助治疗:酌情(八)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分子黏附再循环系统 MAES、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 CHDF)1。适应证:适用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预防和治疗多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