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传统的农民“养儿防老”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整体养老需求。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构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于 2009 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湖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民人口基数庞大,养老需求较多。而自 2009 年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的新农保推进工作已经进行了 6 年有余,实现了农民参保率稳步提升、新农保覆盖面有效增长的形势,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养老。但与此同时,湖北省新农保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新农保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新农保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出发,分析湖北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一)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依靠家庭储蓄、子女养老是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形式。但是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的家庭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22”、“421”家庭数量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吸引了一批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激增。农村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以及劳动力人口的流失,导致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了影响社会平衡与稳定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了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 年,国家的第七次五年计划中明确说明:“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施。”并于同年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开始探索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此后,于 1991 年,国家制定出台了第一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案:《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且在湖北、山东以及江苏等多个农业大省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次年年底,试点工作结束,老农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进。此后,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并颁布了《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通知》、《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规程(试行)》等多个文件,逐步规范了老农保的各方面管理制度。截止 20 世纪末,我国已经有 26 个省正式开展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