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题 目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一、选题依据和意义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旅游法》实施,旅游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居民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旅游业得到更快的发展。旅者游经验不断丰富,传统的观光旅游体验产品不能满足高水平旅游者的需要。旅游者对产品的文化体验和自主性越来越重视,因而个人行、乡村民俗游等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注重挖掘旅游文化涵义,突出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更应强调参与性。乡村民俗旅游是高水平的文化旅游,作为特色旅游发展地方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居民的重视。另一方面乡村民俗旅游内容能够给旅游者以文化的享受,使得旅游者在与众不同的乡村环境中享受独特的文化。旅游者通过参与乡村民俗旅游,满足旅游者喜欢新奇、知识等心理。而旅游者参与乡村民俗旅游也提供地方经济发展的机会。因而本文重点探讨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其中理论层面,都培田[1]根据体验营销的 5E 组合理论,提出乡村民俗旅游的和体验营销结合,从而提高旅游体验,且注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打造"一镇一色、一村一景"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王丽芳[2]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认为应该从突出民俗文化的特色、深度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蕴涵和保持其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发展乡村民俗旅游。赵建昌[3]认为乡村民俗旅游社区旅游者空间感知要素主要有"远景式"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农事空间、"神的世界"空间和心理空间等。目前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度城市化和乡村特色的淡化,旅游者乡村民俗旅游体验较差。李玲[4]认为民俗文化旅游应注重民俗文化保护基础上进行市场推广。否则容易造成民俗文化价值观的退化,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民俗风情商业化氛围过浓,对民俗文化资源造成破坏。刘铁梁[5]认为乡村民俗旅游在传统的农家居住和采摘果蔬活动服务项目上,结合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及地方特色节日等,推出了民俗的特定表演。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山场或草场,让旅游者通过参加跳芦笙、对歌、那达慕比赛等传统民族活动增强了旅游者体验,从而使得旅游产品受到市场关注。王娜[6]在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基础上,结合于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乡村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发展策略。 马亮[7]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消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