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基督教教套李核与清末女子教育摘要:清末的中国女子教育,是以基替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把教育视为传软活动的附属品.但我们不应忽视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丈化思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教会女学的产生 , 改史了清末中国妇女教育的现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女子学校。这种影响 , 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圈。关扭询 : 清末;基替教;女子教育中圈分类号: 4G 0文献标识码: A文童幼号:10 0 8 一7 5 08 ( 2 00 7 ) 02 一 0 1 1 6 一 0 5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 , 但其 “ 形响在教育方面最强”。。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教会学校的林立和大批人才的培养 , 而且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的传教士组织教育团体 , 协调教会教育工作 , 试图以群体的力 t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传教士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开创者 , 他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垫、第一所女子中学、第一所女子大学 , 派遗了中国的第一批女留学生。从普通教育、师范教育 、职业教育到特殊教育 ,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会女学逐渐在中国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中国传统 教育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 ,并直接催生了清末中国的自办女学,影响了它们的办学体系和模式 , 也影响了清末中国的社会思潮和妇女生活。一、基份教与清末最早的女子学校语言障碍是基怪教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布福音遇到的第一 障 碍 。 18 0 7 年 , 英 国 伦 敦 教 会 传 教 士 罗 伯 特 · 马 礼 逊(RobretMorrios)n 抵达广州时,教会给他的指示中就包括 “ 达到学会汉语的大目标” 、“ 编一本汉语字典” 和 “ 翻译圣经 ” 等任务。收稿日期:2 0 7 一02一0618 1 8 年,由马礼逊创办的英华学院(Tehanglo一Chi nseoClege)在马六甲正式开学 。这是荃督教传教士开设的第一所传授中文和招收中国学生的学校。 91 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大批进人中国,这才发现要消除语言障礴、风俗习惯等隔阂,他们面临着一堵森严的文化壁垒 , 那就是中国民众对荃督教的冷漠和敌视。他们根本无法找到宜教的对象。于是传教士只有集多数童子 , 通过免费办学 , 收纳童徒进行宣教 , 这差不多是早期基怪教会宜传基督福音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一大批教会学校也就因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本来基督教教义也包含着歧视妇女的成分 , 《圣经》中夏娃受蛇诱惑犯下原罪的故事就是典型代表。但基督教义又认为 , 在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