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 张贤亮作为新时期“反思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在经历过 20 多年的坎坷和磨难后,他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西部社会人生苦难的深入挖掘,塑造出了一系列深沉广博、与世无争、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缩影,还寄予着作者在经历磨难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关键词】 劳动妇女;明达;奉献;抗争;一.张贤亮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张贤亮的作品在新时期的“反思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以蕴含巨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反思意义而独具风格。纵观 20 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更多的表现在知识圈子游走,反复而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却脱颖而出,这些女性形象既迥异于古代诗人李白笔下的“美人一笑千黄金”、“独窗空房泪如雨”、“绿鬓成霜蓬”一类的闺阁怨妇,也不同于陆文夫笔下具有浓重地域文化色彩的“善男信女”,又不同于丁玲等描述的追求个性解放、冲击三纲五常的叛逆女性,亦有别于当代作家王安忆笔下深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的时尚女人。作为一个整体,张贤亮笔下的女性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鲜明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缩影,还寄予着作者在经历磨难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下面从富有深沉广博的母性、与世无争的妻性、追求自由的反叛三个方面阐述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深沉广博的母性形象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大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境遇悲惨,文化涵养不高;甚至有些粗蛮,尽管如此,依然掩盖不了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母性光辉。母亲是张贤亮精神世界中的一座灯塔,他曾经这样描述母亲:“她的坚强就在于她能很平静的对待她意想不到的事,她接受恶劣的命运就像接收贺卡拆开来看看便无所谓的放在一旁。”[1]这样从容不迫,遇事淡定自若、直面人生的母亲,给张贤亮的一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也使他在刻画女性时,惯于融入一种广博深沉的母性,字里行间凸显了张贤亮对慈母的无限眷恋。法国思想家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解读到:“女人是什么女人就是子宫。”[2]子宫所代表的是孕育与母性。作为女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身上母性的物质。在张贤亮的笔下,最先打动人心的便是女主角身上深沉的母性。勤劳善良、憨厚朴实的西部劳动妇女马缨花是张贤亮中篇小说《绿化树》中的女主人公。由于大西北地域的限制,她无缘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她没有受过文化教育,却也没有受到“文明”社会人情世态的污染,她反倒通达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