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沿边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研究20 世界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经济地理学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其中以 Krugman 为代表。在新经济地理学有两个结论对于边境区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1、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并减弱了边界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影响,在国际水平上改变了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从而改变国家间的人口、经济活动的分布。2、开放边界条件下的贸易自由化,使公司国际市场的供应和销售更为重要,这将影响国家水平上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进而改变国家内部人口、经济活动的分布。Mcca llum(1995)首次提出“边境效应”(border effect)的说法,主要是用来分析说明边界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利用引力模型分析 1985-1990 年间加拿大国内贸易与美加跨境贸易量,发现具有较强的贸易屏蔽作用。B. Martin RVanders Velde(1998)提出由于边界具有多面性,因此边界所产生的效应也是不尽相同的,他认为边界的类型及边界区域的划分是由经济、文化及区域特色决定的,他还细致地分析了边境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Livas(1996)和 Fujita(1999)认为在封闭的边界经济体中,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是内向的,而在开放边界的经济体中,区位指向是外向的 1。”Hanson(1996)认为从新经济地理学可以推导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对边境地区是有利的,因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有将边境区从国内的边缘区转变成大尺度区域共同市场的中心区的倾向,称为“中心边境区”(entral Border Region)转化2。Minghi(1983)发现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推导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跨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结论。李铁立(2005)认为传统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是研究跨边界经济合作的理论前提。姜永铭(2009)认为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跨国区域治理理论,是跨境经济合作的三种基础理论。Hoover 认为边界的存在使两国在邻近地区的市场变形,表现为通过关税和其他的国际贸易壁垒阻断地区之间的产品销售网络,增加产品的运输费用,提高边界附近产品的成本。Ratti(1993)认为,边界是经济合作的障碍。由于其具有法律、控制和财政作用,分割原本地域相连的两个经济系统,导致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延长3。Henk Houtum(1999 认为空间是均质的,边界的人为设置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起到阻碍的作用,使得给定的资源不能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