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认真,头脑清楚.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比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别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 30 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 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 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奇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4、做好冰箱温度记录:密切观察储血冰箱温度是否在 2—6℃范围内,低温冰箱是否在-20℃以下,每日记录温度 3次。 5、密切观注血液质量:随时观察储存血液及其成分制品,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分界线、溶血、凝块、絮状物、气泡等。 6、做好冰箱消毒工作: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各个部位,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