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项目名称:1500t 苄星青霉素工厂建设项目承办单位:西科青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法人:刘康项目负责人:王福磊项目性质:精细化工类新建项目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经济开发区1.2.1 提出背景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究,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 年 2 月 13 日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他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讨论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育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讨论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育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38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2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 距青霉素最远的细菌个大、色浓,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菌个较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霉菌的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经死亡。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挽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 1945 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青霉素大量生产。1943 年,已有足够青霉素治疗伤兵;1950 年产量可满足全世界需求。青霉素的发现与讨论成功,成为医学史的一项奇迹,青霉素从临床应用开始,已进展为三代。、而如今青霉素已经俨然成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抗生素之一,虽然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滥用对人们来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青霉素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巨大,是值得投资的项目之一。1.2.2 展望 青霉素的产业化,是由传统发酵进入现代发酵工业的转折点,标志一个新的产业部门,现代发酵工业的诞生。为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水平,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讨论,找到了提高青霉素发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