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容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二、课时安排2 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4.学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方法并对常见岩石进展分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常见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根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2.通过去野外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与类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照能力。3.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4.在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状况。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而知晓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类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育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分析讨论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4.通过野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热爱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学的美。 、四、教学重点1.岩石根据其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五、教学难点1.岩石成因与其相互转化;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与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六、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如提供矿物、岩石标本等;2.多媒体教学法,演示三大类岩石的转化;3.自主学习法,如利用阅读材料“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与“化石’’知识进展教学容补充; 4.分组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课件】 【新课导入】 【板书】 【老师讲解】 【板书】 【老师讲解】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 关于地球的部圈层,与对地壳的介绍 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根本载体。那么地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容。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而组成矿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