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课程教学质量讨论 现在很多学校都相继开设了 3D 打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了解 3D 课程的原理、进展历史和作用,采纳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3D 打印的原理 所谓的 3D 打印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然后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别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3D 技术是将三维实体变成若干个二维平面,在对原材料处理并逐层叠加进行生产最终生成产品,大大地降低了制造的复杂程度。3D 打印技术并不需要过多的机床、复杂的工艺和众多的人力,只需要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的任何形状的零件打印出来并落实生产。这也使得生产制造的范围得以延伸。 二、3D 技术的进展史及应用领域 随着 19 世纪末美国讨论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的诞生,3D 技术得到开发。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已初具雏形,其学名为“快速成型”,并且在这个时期得到推广和进展。3D 打印技术包括了 3D 打印技术和 3D 打印机。3D 打印主要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它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3D 打印技术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胡尔在 1986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3D 打印机。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3D 打印技术主要应用较大的领域,包括政府、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教育业以及制造业。并且也应用在一些极具创意和个性化的产品模型制作当中。 三、提高 3D 打印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挖掘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D 打印技术课程是新开设的课程,老师只有不断讨论、分析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特点,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找出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如在进行 3D 打印机的种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图片多、实操性强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可以结合不同打印机的种类工作原理视频进行教学。如 FDM(熔融沉积成型)、SLA(光固化立体成型)等的工作原理视频。并且可以播放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利用到的不同打印技术种类,向学生说明不同种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让学生列举不同种类的 3D 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发挥的作用。通过学生列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