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Q3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

Q3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_第1页
1/5
Q3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_第2页
2/5
Q3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_第3页
3/5
Q3 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 1Q3 块采油开发中存在的难题 1.1 储层物性差,属中低孔、低渗-特低渗油藏。这类油藏岩石受压后,其渗透率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岩石在卸压后,渗透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恢复到初始值。多次围压和松弛作用使渗透率不断下降,在近井地带形成压敏低渗区。因此在开发这类油藏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优化机杆泵设计,以避开生产压差过大产生压敏效应,从而降低采液指数。 1.2 原油动力粘度大,油品性质较差。该区块单井产液低,有些生产井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再启机时,发生光杆被拉弯。针对区块原油粘度高的特点,开展井筒加热降粘工艺讨论。 2 采油工艺设计 2.1 生产压差的确定 合理的生产压差应在满足区块配产的前提下,避开形成水锥、油层出砂和油藏脱气。为提高泵效,防止原油在地层中脱气,根据地 层 原 油 饱 和 压 力 , 确 定 井 底 最 小 流 压 。 该 块 饱 和 压 力3.32MPa,Q3 块最小井底流压 3.32MPa。另根据达西渗流公式,在采油指数 0.0215m3/d.m.MPa,单井产能 4t/d 的情况下,区块生产压差为 11-13MPa。 2.2 下泵深度的确定 由于该区块储层物性差,压力传导慢,易在近井地带形成一个压力亏损带,结合井底最小流压及生产压差讨论情况,确定区块常规井下泵深度 1800-2300m,水平井下泵深度 1600-1800m,单井下泵深度根据实测资料和试油情况确定,并随注水受效情况及时调整。 2.3 工作制度的确定 由于该区块原油粘度较高、流动阻力大,为降低原油进泵阻力,提高抽油泵充满系数,应尽可能选择大泵径。但同时考虑到随泵挂深度加大,泵径越大,冲程损失和悬点载荷的增加幅度越大,在深抽时宜选择小泵。确定区块采纳¢32mm/¢38mm 泵,冲程3-5m,冲次 3-6n/min。 2.4 抽油杆设计 针对区块原油粘度大,流动阻力大,开展电热抽油杆加热降粘工艺讨论。 2.4.1 井筒流体变化分析 根据储层流体特点,预测不同产液量和不同含水时井筒流动温度剖面。Q3 断块凝固点 35-36 度,单井日产液 2t 左右,含水4.9%,原油流至井口的温度在 30 度左右,因此该区的低产井可以采纳井筒电加热工艺降低井口油流阻力。 2.4.2 原油热敏性分析 由室内原油粘温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在40 度左右曲线出现拐点,原油粘度开始明显变大,由 40 度的344mpa.s 升至 35 度的 1902mpa.s。通过对区块井筒流体温度和原油热敏性分析可知,通过加热油管内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Q3块采油工艺设计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