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年延迟退休方案 退休政策及其影响的初步了解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 1951 年,在 1978 年 6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对可办理退休的情况及退休年龄作了规定。 退休是劳动者在特定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履行一定的社会保险义务,达到规定的年龄之后,退出生产劳动领域,领取养老保险金的经济行为。在我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性干部、工人年满 60 周岁,女干部年满 55 周岁,女工人年满 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 10 年。其中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及长期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别工作的职工满足提前退休条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提前退休人员大幅度攀升的现象,经有关部门调查,主要是由于违规办理提前退休行为急剧增多的结果。 违规提前退休不利于企业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促进就业,也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来长期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一方面,随着劳动者退出生产领域,减少了作为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基数的职工工资总额,从而直接缩小社会保险收入规模。另一方面,随着大批劳动者提前退休,直接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规模扩大。这是近年来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日益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养老保险制度是以 1951 年作为起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虽改革本身至今仍未涉及退休年龄问题,但政府的不少改革措施在有意无意中支持了提前退休行为,1997 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对提前退休的收益激励。2024 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实行了新的计发公式,是否仍然存在对提前退休的收益激励,目前还没有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讨论。职工在考虑退休年龄时,一般会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参照,根据基本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计发公式,计算比较提前、按时和推迟退休三种情形下的不同养老金资产,进而决定何时退休更优,从而导致职工实际退休年龄于法定退休年龄出现较大偏差。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假如提前退休后每月的基本养老金更高,就会产生诱致职工选择提前退休或尽早退休的影响,曾引发多次提前退休潮。 第一,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只与职工的缴费年限和工资、地区平均工资挂钩, 而没有与退休年龄挂钩。这意味着提前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更久,缴费更短,而退休后的养老金调整次数更多。其次,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后,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