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三情观”调查报告——亲情、友情、爱情师大学“三情观”调查报告——亲情、友情、爱情调查对象:师大学学生 55 名(以外院和体院为主)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问卷,视频采访的形式,了解校大学生的三情观调查结果:1、现状(一) 积极方面调查显示,当今我校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比较重视亲情。在回答“亲情、友情、爱情三者中,在您的心里最重要的一个是?”这一问题时,49.09%的同学选择了“都重要,无分轻重”,43.64%的同学选择了亲情。 随着科技的迅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日益上升,同学们的感情也日益变得外露。100%的同学选择用与家人联系,在联系的时间和频次上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在回答“在学校期间,一般多久主动和家里通?”这一问题时,45.45%的同学选择了“一周至少一次”,29.09%的同学选择了“半个月一次”,由于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二)消极方面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比较特别的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与家人缺乏真正的沟通,孩子与家长缺乏真正的了解。尽管从调查中显示,45.45%的同学选择了“一周至少一次”,29.09%的同学选择了“半个月一次”与家人联系,但是普遍存在与家人缺乏真正的沟通,谈心较少,彼此互不了解情况。在回答“当你生活中有苦恼时,你更同意向谁倾诉?”这个问题时,43.64%的同学选择了“朋友”,只有 5.45%的同学选择了家人。 在与家人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琐事,真正沟通思想和情感的很少。再回答“打回家的原因”这一问题时,60%的同学选择了“闲话家常”。在大学过程中,虽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大多是嘘寒问暖,对孩子之间的了解很肤浅。另外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入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大一的时候,不少同学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安排生活费,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只会找家人或是朋友哭诉。在回答“假如你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时,50.9%的同学选择了“向父母求助”,29.7%的同学选择了“寻求好朋友的意见或建议”,仅有 19.4%的同学选择了“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同学们生活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