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讨论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讨论方法,对政府在“健康中国”规划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现实困境进行讨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养的主要载体,对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养有重要意义,公共体育设施在布局和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契机,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制度环境,合理化布局,全面推动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定要求。 关键词:健康中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健康中国”内涵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进展的必定要求,是经济社会进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养、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加全球健康治理、履行 2030 年可持续进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2“健康中国”规划背景下对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影响 2.1“健康中国”规划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虽然“健康中国”规划主要针对医疗卫生事业,但是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一目标上,体育的作用不可忽略。“健康中国”规划的目标是到 2024 年,国民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疗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共同作用。要保证人人参加到健康中国的建设中,这就必须要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得到有效供给,才能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2.2“健康中国”规划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健康中国”规划中提出到 2030 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 2.3m2,在城镇社区实现 15min 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但是当前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区域性差距较为明显,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等矛盾。县(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不一,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场地利用、潜力挖掘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健康中国”规划的出台有利于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