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在中职班级管理的应用 摘要: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和学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有掌握好心理学中“同理心”的法则,站在学生的立场,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沟通,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和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和法则,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同理心”的运用实践,并对结果做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班主任;同理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有中考失利的经历,或者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普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之学习基础比较差,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面对这样的群体,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一个学生而言,班主任的正向引导带来的不仅是学习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为人处世方面的改变。这里所说的引导,其实就是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而去改变学生。在沟通中,班主任对于“同理心”的应用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随着“同理心”一词渐入人心,该词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广泛运用,现代人则更多地把该词运用于沟通中。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而在沟通中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此实现沟通的目标。 二、“同理心”的六大法则 “将心比心”的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绝非易事。在心理学中,“同理心”具有下列六大黄金法则:第一,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第二,想要他人理解我,首先要做到自己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第三,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第四,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他人。想与人和谐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第五,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第六,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上述六条“同理心”的黄金法则,在中职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如何运用“同理心”,使其在班级管理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发挥最大作用,如何更好地践行这六大黄金法则具有现实意义。 三、“同理心”运用的两个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在五年中职班主任生涯里,笔者时常考虑的问题是:面对中职学生该如何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同理心”在笔者过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两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