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教学建设探讨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译原理”在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学生学习该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对“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建设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编译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系统软件,它的作用是把计算机高级语言最终翻译成等价的计算机指令,从而保证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顺利运行。所以,“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基本讨论内容之一。“编译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了编译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实现的方法。主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六大部分。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设计一般编译器的原理和方法,也能够同时加深学生对高级语言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水平和算法设计能力。“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最难的一门专业课之一,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技术上要求学生能熟练利用各种方法设计程序,因此对学生的各方面水平要求比较高,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1“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编译原理”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编译课程内容抽象,采纳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编译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算法大都是以符号、自动机、属性文法等抽象度很高的形式描述,光看教材会难免觉得枯燥无味。假如老师还是用以往的方式灌输式教学,那么因为上述的原因,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很被动,学习知识缺乏动力,造成课难学的印象。(2)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认为编译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应用不多,因此也很难提起学生的主动性。“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包含的知识和算法,都有很高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觉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算法应用性不强。编译原理中很多算法,比如 LL 和 LR 语法分析算法,代码优化技术等,只有在编译开发中能用到,而学生也不会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加上实现难度过大,会给学生造成难学的印象。(3)学生之前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掌握程度不好,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编译原理”是大三的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学习,假如学生之前就没有很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就会感到学习非常困难,比如数据结构中的“栈”,假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