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材 让探究深化展开“连入两节电池的简单电路讨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学生初步学习了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知道电流通过小灯泡形成一条回路,小灯泡才能亮。又讨论了一节电池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初步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讨论两节电池的连接问题。经历一个从设计到实验的探究过程。因为两节电池的连接可能出现短路的情况,因而先采纳模型设计电路图,再由老师引导完成对并联的连接的探究,接着对串联电池的情况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节电池的正确连接方法。最后对两种连接方式的效果做出比较。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遵循从服到放的教学规律来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与师生关系。 设计要点与反思 一、夯实建构的基础,找准新知着生点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学前检测不单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更为本节新课的学习夯实基础,使学生明确小灯泡、电池的连接点,电路的连接方法,电路中电流如何流动的,导线的作用,两个灯泡的串联与并联连接法以与电池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以课件展示更形象)。这些是新知识的着生点,只有这些知识、方法、技巧、被学生牢牢掌握,两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的讨论才能深化展开。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合理开发教材 目前在科学课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依教材而教,书上有什么教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属典型的教教材型教法;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没有仔细领悟编者的意图就另立门户,于是教学游离于教材,与单元容、方法体系脱节,属脱教材型教法。在科学课标中,给老师的定位之一就是教材的开发者。这种开发应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因地置宜地进行。我想应遵循缘于教材,深于教材,广于教材,活于教材的原则。且适于学生的学习。我做了如下尝试。 1、合理拆分 在教材中连入两节电池的电路与一节电池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电路统一安排于《我们选择了什么》一课。容较多,且两节电池的连接方法没有探究过程直接教给学生。为开发教材中科学探究的资源,并使探究具有可行性。我把它分为两节课来上,其序列为:(1)一节电池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电路。(2)两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通过第一节课学习学生对串联与并联连法有所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连接技巧,这时探究两节电池的连法,难度就有所降低。 2、架桥修路 教材要求学生先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