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一讲绪论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命名二、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八十年代文学(1977—1989)九十年代—新世纪文学(1990 年至今)三、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展历程(一)1949-1976 当代文学“一体化”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一体化”创作队伍和作品规“一体化”文学传播“一体化”文学阅读和审美趣味“一体化”(二)1977 至今当代文学“多元化”1.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多元化”2.艺术创作追求个性化3.文学逐步从主流转向边缘第一节 文艺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进展文学运动的起因文学运动推动的方式对文学进展的影响建构一体化的文学规一、第一次文代会 P2•1949 年 7 月 2 日—19 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实现了不同地域的作家、艺术家的“会师”。选择:•谁能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代表?A爱玲B从文C朱光潜D树理E丁玲第一次文代会1、确定了《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P2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的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现实政治是文学的目的,文学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其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这种文学“从属”政治并影响政治的观点,必定产生对于文学的“规性”要求,为文学创作规定了“写什么”(题材),而且规定“怎么写”(题材的处理、方法、艺术风格)。左翼文学界作为主流文学力量,大力推行在《讲话》中提出的 °¡文艺新方向 ±¡(即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P2 2、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文联)。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文联的作用通过文学团体对作家的文学活动进行政治领导和控制,实行高度的组织化,保证文学规的实施。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文代会也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一体化”1、文学的演化过程:一种文学形态如何演化为唯一的文学形态。2、文学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的特征:文学机构、报刊、写作、传播、阅读、评价各环节高度一体化的组织方式。3、文学形态的特征:题材、主题、艺术风格、方法存在趋同方向。二、第二次文代会P31953 年 9 月 23 日—10 月 6 日1、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判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P14 1934 年的第一次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联作家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