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 1 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讨论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制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响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到达 8 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响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讨论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开展的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响的本质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沟通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加人类探究原子结构的根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四、教学过程[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今日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那么依赖精致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今日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中国古代物质观[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介绍] 中庸 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墨家那么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在英文里,如今被译成“原子〞的 Atom 一词,源于希腊语,它的字面上的意思是indivisible“不可分割〞。第一个把 Atom 介绍到我国的是严复翻译的 穆勒名学 ,他将其译为“莫破〞。二、西方原子鼻祖[介绍]德谟克利特认为就像用一块块砖头砌墙一样,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道尔顿在 化学哲学的新体系 一书中指出:“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使原子彼此别离和再结合起来。正如我们不可在太阳系中放进一颗新的行星或消灭一颗现存的行星一样,我们不可能制造出或消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