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台州市路桥区金清中学 生化教研组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响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到达 8 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响的本质。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讨论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阶段原子结构模型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和谐美;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点: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讲解,认识到实验等方法对化学讨论的作用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日常生活中你常常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饮用水、食盐、铜导线等。试指出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各是什么【展示】书本 26 页图 1-24【讨论】古希腊哲学家曾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⑴ 原子到底是什么⑵ 科学家眼里的原子是怎样的⑶ 科学家是怎样探究原子结构的有哪些科学家为探究原子结构作出了重大的奉献【答复】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讨论沟通】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科学家在假设→实验→验证→再假设→再实验……的不断深化的根底上,最终得出原子结构最合理的结构。作出重大奉献的科学家有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等。【板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A.B.C.D.【投影】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学生阅读】书本 P26 页-27 页,了解各模型建立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图片课件展示】各科学家事迹【动画课件展示】卢瑟福实验【沟通与讨论】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启迪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沟通】1.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化,都是建立在实验讨论根底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2.汤姆生、卢瑟福、玻尔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疑心科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向科学挑战,为科学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科学探究精神的光辉!【过渡】现代理论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我们通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板书】2、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