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录,是大钊的女儿星华同志在 1943 年写的,正值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叮嘱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照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学情分析:对于大钊,大局部学生了解较少。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大钊的个人资料与被捕时期的背景、故事,然后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化体会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二、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书籍、模糊、锐利、粗暴、抽屉、魔鬼、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容,了解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与好处。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大钊的外貌、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与好处。四、教学准备:关于大钊的个人资料与事迹 导学案 PPT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二〕、了解背景,介绍大钊1、了解背景: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沟通收集到的有关大钊的资料与本文写作背景。〔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1、默读课文 2—32 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根据导学案提示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2、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3、在 25 分钟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以上两项预习任务,老师进展检测:关卡一出示:书籍 模糊 锐利 抽屉 恐惧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严峻 新夹衣〔两层的衣被〕 关卡二:请思考:课文围绕大钊都回忆了哪几件事情呢?4、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探究。第二课时〔一〕、直击重点,探究人物形象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与结构,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四件事情,谁带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容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