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高职院校水利类和土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材料检测工作人员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课程。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操作,学习者在掌握表征材料基本性质的参数和材料技术性能的同时,还能掌握材料的检测方法,最终达到能准确出具材料检测报告单并对被检材料做出合格性推断的目标。但是,该课程所涉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发现,将微课引入到课程中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就《建筑材料与检测》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步骤进行简单探讨。 一、学习对象分析 制作微课前,老师需分析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认知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制作难易适中、长短适中的微课视频。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部分学习对象,职校学生大都偏爱动手操作,喜爱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笔者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避开单纯理论讲解。 二、提炼微课程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 5~10 分钟。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有效,老师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老师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涉及原料、工艺、组成、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诸多方面,课程知识点很多,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笔者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①侧重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的选择要小,对于大的知识点,要根据一定的逻辑分割成小知识点来讲,每个知识点最好在 10 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③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董亚军主编的《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经筛选后选择以下知识点制作了微课视频。第一,课程绪论部分,笔者制作了“课程介绍”微课视频,向学生整体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衔接的工作岗位。第二,材料的物理性质部分,笔者制作了“材料的三个密度”微课视频,主要讲解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含义。第三,对于常用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部分,可供选择的知识点较多,笔者制作了“水泥材料介绍”“水泥取样方法”“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过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强度检测与计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