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讨论 摘要:《管理学基础》课程是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普遍开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育高素养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入门课程。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和素养进展要求,借鉴模块化教学思想,安徽省毫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并从制定课程标准、实施分组教学、情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究与实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教学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管理行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的技能、培育管理思维与创新意识对每个人都十分必要。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培育目标定位为高素养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学好这一入门课程。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不适应课程的培育目标,教学效果一般。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缺乏新奇感,教材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培育,教材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老师难以针对专业特点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老师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经历,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三是学生普遍缺乏岗位工作经验,难以领悟企业的管理原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四是课堂教学没有跳出知识灌输的圈子,课堂气氛沉闷,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老师缺乏改革课程教学的执行力。五是考核方法单一,一张试卷评定成绩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仅掌握了一些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今后的管理工作岗位将无所适从。试想,一个不懂得企业产品和技术、不了解市场、不熟悉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的毕业生如何能从事管理工作呢?毕业生往往需要用人单位进行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上岗,而晋升为管理岗位更需漫长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探究实施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突出学生管理能力的培育。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究与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