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不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支付电子化管理财政部副部长 刘昆(2024 年 9 月 27 日上午)同志们: 今日,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召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国推广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化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化、法律规范化、信息化为基本方向,以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为主要目标,讨论部署支付电子化的全国推广工作。等一下潘功胜副行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仔细学习领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支付电子化的必要性 支付电子化管理是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财政部、人民银行决定推广支付电子化管理,是充分考虑了当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仔细讨论了未来进展的趋势,科学作出的安排部署。开展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很有必要。 首先,是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以往发生的财政资金安全案件,大都与伪造纸质凭证和公章有关,而且伪造手段越来越高,门槛越来越低,亟需实行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加强管理,二是技术支撑。实行支付电子化,在业务上实现链条式管理,在技术上引入安全支撑控件,建立更科学的信任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防抵赖和防篡改。大量工作由计算机控制并完成,减少了人工干预,也降低了故意违规的风险。可以说,支付电子化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第二,是提高效率、厉行节约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量成倍增加,财政、人行、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的业务人员手工签章、逐笔打印、往返跑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易出错。传统的管理方式必须创新。支付电子化改变了以往半电子、半手工的处理方式:取消纸质凭证流转,不再人工跑单;加盖电子印章,不再人工签章;实行电子校验,不再人工核对;通过自动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学角度看,支付电子化是一次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符合激励相容的要求,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财政管理创新、节能增效的有益尝试。 第三,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定要求。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推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国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