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协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GIS 逐渐在规划行业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广州,深圳,天津等大城市的规划案例中常常看见大量的 GIS 分析,如北京土人,广东横琴规划。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规划基础数据库:1.人口,就业,产业等统计数据2.区划,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基础数据3.地形图,航片,遥感图像处理等主要作用:将各种数据与图形关联起来,快速生成用地地块,用地属性块编辑,根据属性快速成图,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快速统计,填挖方的快速计算。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好处是当规划中的部分信息改变时可以在数据库中改变相应属性即可,如某一地块容积率调整了,则改变该地块的属性,相应地块颜色随即改变,如下图。二、建立规划分析评价模型库:1、交通系统通行时间评价模型道路交通的通行时间和一个区域的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在高山峻岭的地方通行成本要高于丘陵地带,而丘陵地带又大于平原地区。现状道路也是影响道路交通通行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考虑一个区域的道路通行情况,GIS 分析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有道路通行花费的栅格,坡度和高程是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坡度和高程栅格进行重分类叠加形成花费栅格,分值越大,花费的通行成本越高。如下表:坡度0-55-1010-一五一五-25>25分值246810高程<200200-400400-600600-800>800分值13579生成通行成本栅格后在 ArcGIS 中用 distance-cost weighted 工具生成交通通行时间评价图。这个方法可用于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见下图:2、视线通廊、可视区域评价模型在规划中需要对讨论区域的视线通廊或可视区域进行分析,以便于预留景观通廊或建筑高度限制。可视区域分析需要确定观测点位置和观测者的高度,建立 TIN 模型后进行可视区域分析。视线通廊分析中,为了不遮挡住对远景、中景、近景的山体的观测视线,对视线通廊下建筑物的限制高度进行分析,该分析首先需要确定视线所及处的标高和观测者所在的位置标高建立视线模型,与现状地形模型相减得出不遮挡视线下的建筑高度限制图。基于远景视点的建筑高度控制网最大限度完整的山体轮廓线为目的,确定山脊线保护范围。根据可视度分析,建立需保护的山脊线和远景、中景、近景视点间建筑高度控制网。依据远景视点和近景视点的视觉体验规划得出的建筑高度控制网,取最低值综合叠加,得到综合建筑高度控制网。3、讨论区域现状分析评价现状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高程分析、坡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