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供班主任参考:1.工作要有责任心只有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实抓实干,才能管理好班级。2.工作要细心只有细心的班主任,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的进步得到肯定,并能养成一种习惯;只有细心的班主任,才能及时发觉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予批判教育,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也只有细心的班主任,才能制定出细化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的行为每天每时每刻都有章可循,有 法 可依。3.工作要有耐心班主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只要班主任把后进生教育好了,班级管理工作就有效了。但是,要完成后进生思想的转变,行为习惯的转变,却并非易事。因“”此,我们班主任也要学会打 持久战 。4.重视家访5.加强班干部管理6.心态要端正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棘手事,如:家中的苦恼事,学校里的不如意;学生的不听话,同事的小矛盾;等等。尤其是在班主任尽心尽力地教育、管理下,有些学生却屡教不改,甚至是变本加厉地违反校规校纪,许多班主任可能会对学生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或常常自责,自我压力过重,甚至可能 恨铁不成钢 ,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其实,即使学生一时没有进步,或变本加厉,责任并不全在班主任和老师。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元一体的教育,只有学校教育,而缺乏社会、家庭的正确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正如有些老师所“说: 5+2=0”,学生在学校里的 5 天教育,经过在家的 2 天负面教育,教育效果却成了0,甚至是负值,责任并不在老师。另一方面,老师常常自责,自我压力过重,而又没有适当得到调节、释放,老师自己也可能产生某种心理疾病。假如老师的心理不健康,学生“”也极容易得 师源性心理障碍 ,那么,教育的结果也必将是一种悲伤。因此,班主任要摆正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班主任的心态一定端正。7.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是教育的根本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怀学生,多和他们聊天,游戏,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关怀他们的。学生们信任你,喜爱你,班级内的工作就很容易开展。8.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在学习,思想上后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