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及其与税法的协调一、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原则的差异和协调(一)会计的法规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 39 项会计准则构成,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分类一般业务准则、特别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报告准则三类。一般业务准则主要法律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量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职工薪酬、股票期权、捐赠与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年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准则项目。特别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法律规范特别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主要法律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准则项目。新准则 2024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也鼓舞其他企业执行。3.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 (二)会计制度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2.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3.起修正作用的原则重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 V 计核算的依据。新准则不再表述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表述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八条: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三)税收制度原则及其与会计制度原则的差异和协调1.流转税销售额(营业额)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利益实现原则。2.进项税额扣除原则:法定原则(法定范围、法定凭证、法定时间)。3.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4.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