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办主任科学进展观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进展观,对这个国家的进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进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进展结果。科学进展观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进展问题的新认识。深化学习和实践科学进展观,无疑是我们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基础,是城乡困难群众最关怀、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今年 9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其他专项救助衔接配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很明显,社会救助地位和作用是清楚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明确的。我们肩负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根据科学进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第一,要从深刻领悟和全面把握科学进展观第一要义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主体救助制度。进展是科学进展观的第一要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人口都将长期存在,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主体救助制度,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效益,就是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前,我们需积极争取农村低保保障的规模适度扩大,在多数地方实现应保尽保。要通过全面实施临时救助,缓解城乡困难群众遇到的突发临时性困难。要通过放开病种限制,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第三,要从深刻领悟和全面把握科学进展观基本要求的角度出发,着力建立社会救助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进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进展并相互适应,有机衔接,而且要求进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救助工作不仅要稳定、持久地发挥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的作用,而且还要随着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就要积极讨论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下大力气建立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探究建立物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