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管理改革思考 摘要:自从保险营销被引进中国,它对中国保险行业的进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进展的特点,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较多弊端。文章主要介绍当前形势下,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截止 2024 年第一季度,保险营销员数量已达 292。82 万人,保险营销业务规模从 2024 年的1082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3380 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营销渠道所产生的内涵价值占到寿险业内涵价值的 90%以上,保险营销渠道无疑已经成为保险业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各寿险公司首选的营销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但是,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进展的特点,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已开始危及保险业的持续健康进展。 一、我国现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在招聘标准上。2024 年 7 月 1日起实施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规定:“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个管理规定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操的起刀就是屠户”,保险代理人只要能拿到保费就行,其他一切素养都可不计较。其次,表现在招聘方式上,现行保险营销模式下,保险公司依赖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低成本经营,以寻找潜在客户的态度增员,以“感情展业”方式挖掘每个营销员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以此维持源源不断的保源。 并且由于营销员身份的特别性,所以增员一般都不是由公司来统一来做,而是由各个营销员自己来做,这样难免出现混乱。如很多营销员在招聘时,用各种职位名称代替代理人称呼,如金融理财人员、客户经理等,给人一种“精英”的感觉,吸引年轻人应聘。据了解,不少营销员利用内勤岗位招聘,先以虚设职位引应聘者入局,再以职位人数已满,需要先从事营销员工作等为由,让应聘者从事保险营销。 这种低标准甚至是欺骗的方式,使得保险营销员的规模增长迅速,2024 年以来的七年,保险营销队伍年均增长速度达 12%。但保险是一种特别的商品,它要求营销员不仅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心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结果就造成了大批营销员经过短期从业后就离开该行业。 据了解,目前我国保险营销员 13 个月留存率平均约为 30%,两年的留存率不到 15%,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二)保险营销员法律地位模糊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