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辞格运用讨论论文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从唐代崔融所论菁华体开始对借代理论进行讨论起,到标志修辞学产生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至现当代修辞学的权威著作中都对借代做了系统的讨论,总的来说传统分类中借代辞格大致可以分成十类。 第一,以部分代全体,即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该事物。 ①《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铗,本是剑把,这里用来指代整个剑。 ② 唐刘禹锡《酬乐天锡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指代整个船。 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①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芳菲,花的香味,这里指代花。 ②《左传•文公十二年》:今粱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老弱,指代年老和衰弱的人。 第三,以人物生理上的特征或标志代人物。 ①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古人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一种长寿的象征。黄发,这里指代老人。垂髫,本是儿童的一种发型,这里代指儿童。 ②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 第四,以地名代事物。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