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选择]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3)》(2024 年 4月第 3 版)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第 37 页至第 42 页),人民教育。[教材分析]《物理(选修 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共分为四小节,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八章气体,第九章第一节固体的基础上对液体相关性质的讨论,在学习方法上与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好本节课既加深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好基础。在教材中,本节课共分为五部分容: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力、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以与液晶,考虑到教学大纲中关于后三部分容对学生的掌握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因此本节课重点讲解前两部分容。[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并用它讨论了气体和固体,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考虑到本节课的学习容主要是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融会贯穿、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验过程中,应该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避开被动填鸭,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猎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注意逻辑线索,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结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2. 知道液体的表面力,了解表面力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2.通过讨论分析,学习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增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意识,养成主动探究、善于分析的科学习惯,激发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探究液体表面力的性质;2.对相关表面力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教学难点]液体表面力形成的原因[教法]对液体的表面力采纳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对表面力的微观解释采纳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主要实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参加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来探究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猎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学用具]硬币,毛笔、铁丝环、棉线、玻璃杯、肥皂水等二人一套,色素,学生自备牛奶,多媒体素材。[课型与课时]新授课,1 课时。[教学程序设计]教学事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提问:固体、气体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是怎样的?分别从单个分子、局部(小区域)和宏观性质三个角度考虑。1. 固体单个分子在平衡位置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