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倒塌 定义: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倒塌。发生位置:山区陡峭的山坡、与高陡的路堑边坡。种类:山崩:规模巨大的称为山崩;碎落:斜坡表面由于岩石的风化强烈,产生岩屑顺坡滚落的现象;落石:悬崖陡坡上个别较大岩块的崩落。形成倒塌的条件 1.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必要条件。一般高度大于 30m,坡度大于 45 度,多数 55-75 度之间。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下,一旦稳定性遭到坡坏,产生倒塌现象。软硬互层(相间)构成的陡峻斜坡。3.构造条件:岩性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状组合而成,常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从而消弱岩体部的联结。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倒塌的防治原则 选线时,对于发生大、中型倒塌的地段,优先采纳绕避方案;当绕避有困难时,应离开倒塌一段位置,尽量减少防治工程、或采纳其他方案(明洞、隧道)通过。设计与施工中,避开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开大切大挖,维持山体平衡倒塌的防治措施:1.清除坡面危石;2.坡面加固:坡面喷浆、抹面、砌石铺盖;灌浆、勾缝、镶嵌、锚拴;3 .危岩支顶:混凝土作支垛、护壁、支柱、支墩等;4.拦截防备:落石平台、落石网、拦石堤;5.调整水流:修筑截水沟、堵塞裂隙、排水沟渠;防护设施:明洞、棚洞、悬臂式棚洞滑 坡 滑坡的定义:斜坡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形成条件:斜坡岩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即:下滑力(力矩)大于抗滑力(力矩)。影响滑坡的因素1.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的岩石或岩体中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构造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岩层、夹层、基岩顶面、古剥蚀面、不整合面层间错动、断层面裂隙面、片理面等,一般都是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弱面,当斜坡受力情况突然变化时,都有可能称为滑坡的滑动面。水地表水改变坡形、水渗入滑坡体,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增大下滑力,减小了抗滑力。其他因素风化作用、降水、人为不合理开挖或破定加载等、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滑坡的防治原则整治大型滑坡,技术复杂,工程量大,时间较长,因此勘测阶段对于可以绕避且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