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讲话原文】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洁,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场合】《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2008年5月13日)【出处】(南宋)吕本中《官箴》【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释义】吕本中,南宋诗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其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条。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他认为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讲话原文】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场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释义】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1746—1747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讲话原文】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场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2013年3月19日)【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释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阐述了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州部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为古代军队基层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意思是,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讲话原文】我一直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场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原文】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n)乎?”【释义】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于都城,逃到成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然而卫国大夫彪傒以为不可,并引用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谚语以及历朝历代的教训加以劝阻。5因地制宜【讲话原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场合】在湖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