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加强兵团团场职工队伍管理总书记视察、兵团时的重要讲话以与中央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自治区与兵团新时期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久安两大任务。为保障兵团在新常态下进展壮大,实现可持续进展目标,必须打造一支适应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任务”和发挥稳定器、大熔炉和示区三大作用的兵团职工队伍。而作为兵团主体的团场,加强职工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养较高、纪律严明的屯垦戍边新型职工队伍,成为兵团进展、壮大的主要任务之一。一、兵团团场职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职工管理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可持续进展的需要1.兵团团场职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别组织,但在职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团场职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计划性和规性。造成目前团场职工队伍老化,素养下降,后继无人的现状。2.土地承包政策存在诸多误区,造成团场职工管理的混乱。一是2024 年兵团党委、兵团下发的《关于深化团场改革意见》(1+3)文件中规定,“职工到退休年龄时, 可以由其符合条件的子女继承土地长期使用权;二是根据《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精神,职工家庭可以在本团场职工围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两项规定的出台,给职工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是减负政策出台后,承包土地收益大幅增加,有承包土地意愿的职工子女大幅增加,在团场僧多粥少的情况,正常的农业一线职工增补无法实现。二是造成挂名职工增多,是职工的种不上地,种地的不是职工。三是上访量大幅增加。长期不尽义务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要求恢复职工身份和承包土地引发的上访批次和数量急增。3.农业职工队伍对兵团认同感下降,组织纪律性弱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素养不高,制约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前,兵团职工主体主要来源于部队集体转业(复员)的解放军官兵、国家计划批准来疆的知识青年和支边青壮年、国家批准的六省(市)支青、各类随迁家属子女等。这些人员都是国家计划安置的职工。1983 年以后,兵团在农牧团场全面推行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主体,进展职工庭院经济和开发性家庭农场为两翼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容的改革。团场招收安置农场职工子女、城镇下乡知青,1984 年外来临时工增多,成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