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文化建设论文 一、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理解 生态文化,具有抽象与具象两重属性。前者可理解为意识形态,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后者可以表征为物质或非物质实体,即生态文化载体。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体对生态文化内化(共同的生态文化认同)与外化(共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生态实践)的过程。生态文化载体作为社会主体与生态文化关联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着力点。对一个具体地区,其资源与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生态文化载体的多样性。立足社会背景,依据公众需求,对依托自然人文资源的生态文化建设载体项目进行统筹而长远的综合性部署和安排,这一过程即是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在新形势下从生态文明角度对城市各项资源与建设的整合。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规划的范围体现在市域范围。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市域生态文化资源基础、公众需求和社会状况的综合调查分析,制定契合于该地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具体项目,兼顾资源优化和以人为本,保证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进展协调,使该地域生态文化建设统筹有序地进行,实现生态文化被社会主体内化,引领社会主体将其外化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相关实践力。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两个时间段[3],长期规划时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符合,短期规划时间依据该地域生态文化建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度加以确定与控制。 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步骤 从规划开展的操作层面上讲,对一个具体地域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大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资料收集、现状调研、规划制订、后期反馈 4 个环节[3-5]。 (一)资料收集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需要立足该地区的客观资源与环境情况,需要服从该地区的进展战略与总体规划,需要切合该地区的相关专项规划。资料收集应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文本、电子、图片等图文资料的收集;二是实地资料的收集。1.图文资料收集图文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该地区相关进展战略与现有规划,主要包括①进展战略规划(五年总体规划、国民经济进展战略规划、城市进展战略规划、林业进展战略规划等);② 土地利用规划;③ 城市总体规划;④ 重要的专项规划(如绿地系统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或文物古建保护规划等);⑤ 相关部委(国土、林业、园林、城建、旅游、水利、交通、环保、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