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会讨论 一、就业机会均等内涵解读 大致地说,机会均等具有这样三层具体的涵义:第一层,生存与进展机会起点的平等。这是指具有相同潜能的人应当拥有争取相同前景的机会起点,不应因为其社会出身而受到影响。第二层,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这是指应排除一切非正常因素,保证机会的实现过程人人均等,即规则相同。第三层,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自然禀赋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弗里得曼在《自由选择》第五章“天生平等”一章中,对“机会均等”作了充分的、精彩的说明。“机会均等最好的解释也许是法国大革命时的一句话:前程为人才开放。这是说一个人不应受其出身、信仰、肤色或其他无关特征的影响,而只是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机会均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出生和素养不同的人希望能够从事不同的事业。”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均等是指:大学生这一特别群体,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能否获得就业职位的最主要因素是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不应因出身、专业、院校、经历等不同而失去相同的就业机会,但是允许在合理范围内因为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不同而出现有差别的就业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机会问题调查情况 笔者在本论文的讨论过程中,为猎取第一手讨论资料并且掌握真实的情况,选取了南京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自行设计了针对大学生对于就业机会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500 份样本,回收 435 份有效样本。样本包括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男性毕业生占 41.3%,女性毕业生占 58.7%,42.7%为城镇户籍,57.3%为农村户籍,55.4%是文科生,44.6%是理科生。可见本次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可以初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问题上的情况。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 75.4%的人直接或间接遇到过就业机会不公,其中有 25.3%的人亲身经历过,50.1%的人见到身边的人遭遇过,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就业机会不公已经屡见不鲜,也凸显了本讨论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工作经验、专业、院校、性别、家庭社会背景、学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大学生把这些因素作为求职阻力的百分比依次是59.1%、40.5%、36.8%、32.6%、31.3%、29.8%。而户籍、运气等其他因素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轻微,所以暂不讨论。有67.3%的调查对象遭遇就业机会不公后感到不满但只是埋怨,23.6%的调查对象没感觉,早已习惯,只有极少数 9.1%的调查对象会去举报。说明大学生法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