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讨论论文 摘要:要想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有针对性地打开禁锢创新教学的枷锁,真正实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音乐元素创新等多元化的创新教育。音乐课虽然是一门“副科”,但不代表不重要,不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忽视。音乐素养对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是“素养教育”提倡的教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音乐教学不是歌唱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基本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创作背景、简单乐器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即便是一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学生,也不阻碍其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培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无论是音乐课教学还是创新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1.限制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原因 1.1 对音乐教学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学生家长多是“70 后”、“80 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整体素养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概念的理解有误,以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还有的家长受到电视上很多选秀节目的影响,偏激地认为要想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选秀”这一条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拦孩子学音乐,扼杀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对老师来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善音乐教学素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假如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势必会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进展和创新。 1.2 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音乐课作为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压力,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或两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纪律相对松散,从学校、老师到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高。如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盛行,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孩子报名上“作文班”、“数学班”等,极少有家长同意专门为孩子报名学习音乐。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不够重视。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演出节目的排练也被纳入音乐课堂中,逐渐让音乐教学初衷变质,音乐课慢慢变成“面子”课程,只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竞赛,取得好名次,而为学校增光添彩。假如不能从观念态度上正视音乐教学,那么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