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启想象之门 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音乐思路,根据所欣赏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关键、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想象的问题,创设“疑”点,通过层层的设疑,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化,培育学生制造性想象力。在六年级上学期欣赏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这首乐曲时,我先介绍民族乐器“唢呐”以及器乐表演形式“唢呐独奏”,初听乐曲后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听熟后我问:“选购这一段你们说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容易想到那么多。我故意不直说,而是设问:这时候人们好像在干什么?教室一时陷入了宁静之中。见状我因势利导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音乐。听完后,学生纷纷举起手,有的说:“我好像看见有位老婆婆看见自己心爱的头巾,非常兴奋。”有的说:“有个阿姨在跟售货员讨价还价呢。” 二、充分挖掘教材,拓展想象空间 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有它自己的一套表情达意的系统。它的表现力虽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具体,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可以让人驰骋想象。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乐曲作者的生平、创作过程等与作品特点紧密联系的背景作扼要的拓展介绍,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激发欣赏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在五年级下欣赏轻音乐《春野》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静静地倾听,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到了什么地方,心情怎样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然后给学生介绍班得瑞乐队。班得瑞乐队从不在媒体曝光,一旦开始策划新的音乐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山林之中让乐队拥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使音乐具有了自然脱俗的风格。乐曲中的虫鸣、流水声等音响都是从大自然中记录的。介绍完这些后,让学生再听作品,有的说:“我听到了小虫子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还有花开的声音……”有的说:“我闻到了扑鼻的花香,看见了大片的花海,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 三、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情境的创设和音乐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形成的直观形象来创设,也可以通过老师教学语言的描述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