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一、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工业 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成立比较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人才培育的特色不明确;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不够;老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于尽快完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意义 其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工业设计专业致力于培育未来的设计师,所以该专业的教学应加强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由老师牵头,让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活动,模拟企业的设计程序,让学生完整地参加每一步的设计实践,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二,有利于提高“双师型”老师素养。近几年,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双师型”老师的培育,努力提高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工作室作为一种开放的组织形式,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育出具有较高教学水准和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骨干老师。其三,有利于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实践课程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纳“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性指导,导致学生只是照着老师说的做。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导致教学停留在理论指导的层面,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开这种现象。工作室教学通过让学生参加竞赛、参加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第二课堂辅助教学。 三、改革目标 其一,初期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初期工作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增进师生感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工作室教学的短期目标,也是探究性阶段目标。通过达到初期目标,能够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实践教学更具有实质性,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其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细化工作室方向。根据市场、专业及师资力量细化工作室方向,分成不同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学习与训练。这个阶段是真正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的特色可以获得进展,师资得到合理的分配,学生获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