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趋势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高师美术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突出特点是培育目标更加多元化,老师教育更加专业化,教学过程更趋数字化。把握这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育目标老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育老师的传统,面对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老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育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育专业美术工作者和讨论人员;工艺美院以有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育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育各级各类老师和教学讨论人员为专业培育目标。但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老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有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 90 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 7 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根据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育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育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讨论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