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_第1页
1/9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_第2页
2/9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_第3页
3/9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讨论进展摘要 目的:综述心肌肥厚(CH)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CH 类疾病的讨论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Cardiac hypertrophy”“Model”等组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PubMed 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 2024-2024 年有关 CH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容,综述常用模型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与特点等。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 376 条文献,其中有效文献 29 条。目前常用的 CH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有物理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致 CH、容量负荷法致 CH、心肌梗死致 CH、运动诱导致 CH)、化学法(包括药物诱导法致 CH)和生物法(包括转基因型 CH、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致 CH)等。其均可模拟 CH,而 CH 原理、制备方法和模型特点各异。在 CH 动物模型中,大鼠易饲养、经济、抗感染力强,常作为首选造模动物,常用鼠种为SD 大鼠与小鼠,雌雄均可。在现有成模方法中,压力超负荷法制作慢性 CH 模型,手术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造价低廉,最为常用;转基因动物模型对人类疾病的模拟程度更高,但耗时长,费用昂贵,可能成为未来的进展方向。关键词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模方法;转基因 心肌肥厚(CH)是心肌细胞对多种病理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早期, CH因心室壁增厚、心肌收缩功能改善而被视为代偿性过程 [1];但在持久病理性应激情况下, CH 伴随间质纤维化、收缩功能失调以与基因表达、能量代和电生理特征异常,最终导致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认为, CH 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已被列为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2]。其发生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对 CH 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等讨论常用动物实验进行,因此复制动物模型成为目前国外从事 CH 讨论的常用手段。本文拟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Cardiac hypertrophy”“Model” 等组合作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 PubMed 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 筛选 2024-2024 年有关 CH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容。结果共查阅到 376 条文献, 其中有效文献 29 条。现根据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基本造模方法, 对常用 CH 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制备方法与特点等进行综述, 为 CH 类疾病的讨论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外界机械力、气压、温度、光和声音等条件的改变,诱发动物形成某一疾病的造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