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与诊疗规 医院急诊科第一章 医院急诊科救治围与流程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围急诊诊疗畴包括如下分类:非创伤类、创伤、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妇产科儿科疾病、五官科等急性疾病。(一)非创伤类:包括以症状为主的科疾病、环境理化损伤、中毒和意外损害等。(二)创伤:包括各类创伤与动物咬伤等。(三)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四)妇产科儿科急症。(五)五官科急症。二、急诊处理流程根据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三、急诊处置分级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一)若患者分级为 1~2 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二)若患者分级为 3 级,需要观察。(三)若患者分级为 4 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治疗药物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治疗手段应从最基本措施开始,不超出所在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危重病患者先安排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收入 ICU。经过救治患者诊断明确、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入相应科室治疗。第二章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急诊患者中的危重症,包括分级标准中的 1 级和 2 级患者(参见表1)。表 1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级别标准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1 级A 濒危病人——2 级B 危重病人——3 级C 急症病人≥24 级D 非急症病人0~1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推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 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 2 个或 2 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 3 级。即 3 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 个的“非急症病人”;4 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1 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与病人生命,需立即实行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与其他需要实行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 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进展至 1 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与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